钟南山教授:防治哮喘病三大误区
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省内,凡是灰霾比较厉害的季节里,哮喘病的病人会增加3%~5%,因此,哮喘的早防早治是我国当前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控的重点。
昨日是第16个世界防治哮喘日,在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的哮喘病防治知识培训班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院士为开班作了主题演讲。钟南山指出,经济越发达,工业化发展得越快,哮喘发病几率就越高。钟南山呼吁全社会都要重视防治哮喘病,特别是在广大社区和基层医院,社区医生和老师对哮喘疾病的防治意识还需要提高,家长要重视孩子早期哮喘的防治。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广州市的流行病学调查,在13所学校中,主要是对13岁到14岁的孩子的同学进行一个关于哮喘病的基线调查,大概调查了3000~4000个孩子。第一次是在1994年,第二次是在2001年,第三次是2009年,最近我们又要开始新一轮的调查。我们发现,1994年的时候青少年哮喘的患病率大概是3%左右,但到了2009年上升到百分6点几。增加了差不多大概一倍。”钟南山说。
钟南山提到,不仅是哮喘病,在日常的生活当中,都会有类似的过敏性疾病,比如在气管是哮喘,在鼻子是过敏性鼻炎,在肠子是过敏性肠炎,在皮肤是荨麻疹,那就是过敏性皮炎,将来大家可能还会遇到会有一些食物过敏。这些疾病将影响到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发病率也在增加。
钟南山说,灰霾里头的很多成分,包括臭氧、二氧化硫等,都是引起哮喘发作以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在广东省内,凡是灰霾比较厉害的季节里面,哮喘病人会增加3%~5%。”
防治重点:在社区早防早治
钟南山介绍,与别的病相比,哮喘病比较容易控制,同时也较容易得到临床的好转,甚至得到临床治愈。钟南山坦言,目前防治的主要问题是广大社区医生、老师、家长、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深。“这个病一发作就很厉害,好了以后就完全没事一样,但会反复发作,且次数越来越多。这样治疗非常困难,所以防治哮喘病最需要的就是早防早治。
钟南山呼吁,广大社区和基层医院,社区医生和老师对哮喘疾病的防治意识还需要提高,家长要重视孩子早期哮喘的防治,哮喘的早防早治是我国当前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控的重点。
温馨提示:防治哮喘病三大误区
误区1
“哮喘不发作就不治疗”
从2013年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很多患者哮喘一发作就往医院跑,感觉症状稳定了,就逐渐减少用药甚至擅自停止用药,往往造成病情的反复。
专家观点: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误区,稳定期的维持治疗是哮喘患者疾病长期管理的重点内容,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从而降低入院治疗费用及总体治疗费用,并且保护肺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误区2
“拒绝激素治疗”
不少患者听说需长期吸入激素来治疗,担心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女性和儿童患者,怕会发胖或影响发育。所以,在哮喘症状缓解后,往往自行断药,有些患者转去使用未经正规批准的偏方,潜在危害很大。
专家观点:吸入激素是目前公认的有效且安全的哮喘治疗方法。吸入疗法为局部用药、剂量小、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快、全身不良反应少,无痛无创,适合包括儿童在内的哮喘人群的防治。现有的研究表明,儿童患者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吸入激素治疗所需的激素剂量大约只相当于口服剂量的1/10至1/20,长期吸入激素治疗一般不会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
误区3
“治疗期间不检查肺功能”
患者常根据自身的某些症状及用药次数,来判断哮喘的病情。每个人对某一个症状的轻重判断都会有差异,所以需要能客观反映哮喘疾病程度的指标。
专家观点:肺功能对于哮喘的诊断与评估很有价值,其指标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去年,我国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近2000万哮喘患者。大多数患者开始发病的年龄在5岁之前,小儿患者中3岁前发病的比例占50%。如不能得到积极防治,儿童哮喘中约1/3至1/2的人可迁延至成年
相关文章:
评论新闻
本文作者
钟南山 广州呼吸病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