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CMA-CTS

“发现并命名胸闷变异性哮喘”入选浙大十大学术进展

来源 浙江大学 作者 添加时间 2014/6/6 点击次数 4843

516日,浙江大学2014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经过前期投票的激烈角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沈华浩教授及其团队的项目“发现并命名胸闷变异性哮喘”成功入选浙江大学2013年十大学术进展,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浙江大学原校长路甬祥教授亲自颁奖。胸闷变异性哮喘的发现,使一部分以往被漏诊的哮喘患者能够得到正确的治疗,不仅是患者的福音,也为哮喘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入选的项目还有:H7N9禽流感的病原学及临床诊治研究,嫦娥降落相机光学系统等。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全世界约有3亿,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哮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呼吸功能测定,典型哮喘根据症状和相关检查诊断不难。然而,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不咳也不喘的病人,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而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沈华浩教授在10年前接诊一例疑难儿童患者,3年来他一直有持续胸闷症状,一天24小时要求家人不停地搓胸,被多家医院诊断为“精神障碍”,后来通过气道反应性等特殊检查并经治疗确诊为哮喘。200568CCTV《走进科学》栏目专题报道了该病人的曲折故事。经过10年系统研究,课题组发现临床上的确存在没有典型的喘息症状,而是以胸闷作为唯一临床表现的哮喘病人。这些患者通常被认为是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亢及心理疾病等,长期就诊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不少病人出现焦虑抑郁表现,甚至躯体化精神障碍。2013年,沈华浩教授率领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这类患者,将之命名为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CTVA),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标准。这一发现使得以往被误诊和忽视的以胸闷为唯一表现得不典型哮喘患者得到明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该研究成果于2013年发表在国际变态反应领域的著名杂志美国《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上。这是自1979 年美国麻省总院Richard Irwen提出“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唯一症状)”、1992 年我国钟南山院士提出“隐匿性哮喘”之后,由我国学者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报道的又一哮喘新类型——“胸闷变异性哮喘”。

该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全球哮喘指南(GINA)的两任主席Eric BatemanPaul OByrne以及英国皇家院士Peter Barnes等国际著名呼吸病学家均对这一发现给与了高度评价和祝贺。我国钟南山院士认为“这就是我们中国制造的原创成果”。国家自然基金会官方网站在2014114日以基金要闻做了报道,新华网、人民网、健康报、科技日报、中国医学论坛报等主流媒体先后对这一新发现进行了报道。目前,在最新出版的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内科学》,以及我国呼吸领域权威临床工具书《呼吸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中,均纳入了胸闷变异性哮喘概念。这一新型哮喘的发现有望完善哮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理论体系,同时,对该类型哮喘的诊治将得到临床医生的进一步重视,从而使患者受益。



路甬祥老校长为沈华浩教授颁发证书


沈华浩教授讲解病例









沈华浩教授及其团队发表的关于胸闷变异性哮喘的代表文章

    评论新闻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地址: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邮编:100710
    电 话:010-2172 4089

    电子邮件:yjliu308@126.com 会议网址:https://ctschina.cm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