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CMA-CTS

“那里的百姓更需要我们”,中华医学会呼吸科技下乡活动走进山西忻州!

来源 作者 添加时间 2024/6/26 点击次数 1765

6月21~23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办,山西省医学会呼吸病学专委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忻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忻州市人民医院、忻州市中医医院、忻州市台怀镇中心卫生院、忻州市石咀乡中心卫生院协办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科技下乡活动走进山西忻州。这里是晋察冀、晋绥两大革命根据地中心腹地,也是高君宇、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乡。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进行过重要革命活动,可以说是红色革命故地。

将新型诊疗技术带给基层

科技推广大讲堂、科室授课、疑难查房、公益义诊,形式多样的科技下乡活动为基层带来了最实用的医疗科技,最前沿的学术进展。‍忻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支持,乡村医生、偏远地区的患者,很多人慕名而来。

陈荣昌教授

在科技推广大讲堂中,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华医学会呼吸科技下乡活动已经举办了很多场,不仅激发了青委服务基层的热情,也与基层建立了联系,为很多基层医生提供了去上级医疗机构进修的机会。基层覆盖面大,患者多,很多常见病多发病如能在基层解决,将为群众节省很多费用。呼吸科技下乡活动就是要将最新的诊疗规范、诊疗方法带给基层,帮助基层医生更好地服务患者。同时,加强与基层的联系,也将为基层科研课题的开展带来帮助。“未来,希望我们通过中华医学会呼吸科技下乡活动推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与基层的交流,共同为目前呼吸疾病诊疗能力的提升做出应有贡献。”

李欣副主任

忻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李欣副主任表示,近年来,忻州市卫生健康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大公共防治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高,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喜人局面。本次活动能在忻州举行,为忻州市医疗机构搭建起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对促进忻州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发展,特别是呼吸专科医疗质量的同质化管理,提高危重疾病的救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向大家学习,进一步提升全市呼吸专业质控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同质化建设,推动忻州市呼吸专科诊疗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

呼吸科技下乡带来更便捷高质的医疗服务

忻州市人民医院李鹏飞院长指出,忻州地区呼吸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设施水平以及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能力尚待提升,此次中华医学会呼吸科技下乡活动的举办,对忻州市人民医院以及忻州基层医疗机构来说,是一次难得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忻州地区医务工作者与全国呼吸病学专家的联系创造了契机,进而不断提升我们的医疗水平,为忻州老百姓提供便捷高质的医疗服务。”

李鹏飞院长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学组代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静教授表示,中华医学会呼吸科技下乡活动已经举办近10年,通过手把手的带教讲课、查房义诊等活动为基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对青委来说,也得到了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要将呼吸科技下乡做成一个持续性的活动,与更多基层医疗机构或医师建立联系,共同为呼吸专病能力的提升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的促进提供帮助。”与此同时,通过在红色基地的学习,促进青委自身思想的提升,并将红色精神融会贯通到日常工作中,不惧困难,勇往直前。

张静教授

庞敏教授

施熠炜教授

开幕式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庞敏教授、施熠炜教授主持。山西白求恩医院成孟瑜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爱民教授、中日友好医院侯刚教授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关注基层科研  要善于在临床中发现问题

在学术讲座环节,陈荣昌教授分享了“临床医师如何开展科研工作”有关内容。他指出,临床中充满着很多未知和需要探索的问题,只有不断探索和进步才能实现临床工作与科研有机结合。“不要总想着去做高大上的课题,要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临床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项个人经验如能改写临床路径、临床指南,造福患者,也是值得去整理和研究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双丰收才能促进学术骨干的成长,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他相信,基层医师通过努力,也能在常见多发呼吸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

江西省人民医院喻杰教授、天津市海河医院于洪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静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董航明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孙健教授就《呼吸介入技术在基层的推广运用》《CAP诊治新进展》《面对耐药菌感染挑战,以真实世界数据探索应对策略》《气道炎症的生物学标记物与靶向治疗》《GOLD 2024更新—助力慢阻肺规范化诊疗》相关内容进行了分享。

学术讲座环节由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琪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汉梁教授、忻州市人民医院韩宾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固琴教授、忻州市中医院李瑞教授、北京胸科医院王东昌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华启教授主持。

任寿安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任寿安教授总结指出,本次活动为基层医疗机构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促进了基层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推进了呼吸医疗领域新知识和新技术在基层的普及和应用,为基层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增强了相关医疗机构医疗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为山西省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我们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需求,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当地基层医务人员学习热情高涨,会场座无虚席。

基层慢病防治现状不容乐观

除了内容丰富的学术讲课,查房义诊也是此次活动必不可少,广受欢迎的环节。6月22日,在去往基层医院过程中,青委们兵分两路,分别前往忻州市台怀镇中心卫生院与忻州市石咀乡中心卫生院。

台怀镇卫生院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虽然已是炎炎夏日,但山中的阴冷却影响着当地百姓的健康。施熠炜教授、李琪教授、董航明教授、王东昌教授、王华启教授到达时,已有多位患者慕名而来,守在诊室外。

一位年近50的女患者问诊时嘴唇发紫,手指甲成杵状指,董航明一眼便断定这是位慢阻肺病患者,因经常缺氧导致嘴唇发紫。还有一位年迈憔悴的老年患者自述这两个月走路开始气喘,详问得知老人每天两包烟,已经抽了40多年,也是一位慢阻肺病患者。“你需要查一下肺功能以及CT。卫生院里没有这些设备,要尽快去大医院检查。”专家们耐心地对患者说道。

施熠炜介绍,忻州气候冷,吸烟人群多,从事采矿工作的人多,因而基层慢阻肺病患者、矽肺患者非常多见,一上午就遇到了好几个这样的患者。这边义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边王华启为卫生院里乡村医生授课的屋里座无虚席,一位头发花白的女乡村医生一字一句地在笔记本上记录,听得格外认真。王华启表示,“真切地感受到了乡村医生对学习的热情与执着,能将所学传递给更多基层医生,我感到非常高兴。”

在石咀乡中心卫生院,蒋汉梁教授、于洪志教授、孙健教授、喻杰教授、张静教授、张固琴教授、侯刚教授也发现了卫生院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用药配备不足、缺少肺功能仪等基本检查设备的情况。“药房里只有茶碱,没有吸入性药物,呼吸慢病规范化治疗的药物可及性问题亟待解决。” 张静担忧地说。对此,王东昌深有同感,作为在大城市医院工作的医生,日常临床工作中有多种手段可以诊治各种疾病,而在基层医疗机构,虽然呼吸系统疾病很多,但现实是最简单的吸入药物都难以做到常规使用。

那里的百姓更需要我们

“基层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多、医生不足、医疗设备落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慢病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喻杰希望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艰苦偏远的乡镇卫生院,“那里的百姓更需要我们。”

看到目前基层呼吸慢病防治现状,多位专家表示,将继续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科普宣传及技术推广,努力改善呼吸慢病基层诊疗现状,助力基层慢病的规范化诊疗。

“本次活动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知识,让我们受益良多,也为我们今后指明了工作方向。”当地医生李瑞感触颇深。“此次下乡义诊,给老百姓送了温暖,也让我们当地医务人员深切体会到了本地慢病现状以及参与慢病科研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科技推广大讲堂上的科研启蒙、指南解读,也为年轻医师的医疗日常和学术深耕提供了启发。”韩宾同样感慨道。

施熠炜指出,此次活动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基层医院呼吸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青委应该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为广大基层患者带来优质医疗资源,为基层医院呼吸专业发展贡献力量。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田向宇表示,虽然每一次科技下乡活动都非常短暂,但通过这几天的交流与学习,使基层地区与各大医院间、各位专家间建立了长远的联系,每次活动都是一次“学习之行”“服务之行”“感恩之行”。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作为学会办事机构,会长期持续的在科技帮扶、指南共识解读、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协助呼吸分会,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贡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党小组历来重视分会的党建工作,每一次科技下乡活动都会开展红色主题党建教育活动。在繁忙的活动间隙中,青委们还参观了毛主席路居纪念馆。聆听了当年毛泽东率领重任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的红色革命故事,被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历程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打动,深受鼓舞。

    评论新闻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