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CMA-CTS

热烈祝贺我分会主委王辰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来源 转自中国工程院 作者 添加时间 2013/12/19 点击次数 26683

    王辰院士是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首都医科大学呼吸病学系主任,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医院呼吸中心主任,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解决呼吸疾病防治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带领团队在肺栓塞、呼吸衰竭与新发呼吸道传染病领域取得多项切实改善临床实践的创新成果。其主要学术业绩如下:
一、首创肺栓塞溶栓新方案,建立全国肺栓塞防治体系,整体提升我国诊疗水平
1、首创半量溶栓方案,被国际权威指南采纳:针对欧美肺栓塞指南推荐的100 m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方案缺乏循证医学依据,以RCT发现将rt-PA剂量减至50 mg,可取得疗效相同、出血减少、医疗成本显著降低的效果,由此创立肺栓塞rt-PA 50mg溶栓新方案。《Chest》以Lead Article发表此研究,并配发述评《半量,同效,出血少》,认为该研究“会改变肺栓塞临床实践”。新方案每年可减少出血逾1 万例,节约溶栓费用逾4 亿元。《Chest》载文称之为“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AJRCCM》将论文推荐为美国专科医师培养阅读文献。Medscape将其评为2010年国际呼吸病学十大杰出研究。研究被《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抗栓指南》(第9版)采纳。
2、证实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中国人多发病,明确肺栓塞临床症候群特点,提出预防新策略:针对亚裔人群中静脉血栓栓塞症少见的观念,以系列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该病在我国确属常见病;准确、系统地揭示国人肺栓塞症候群特点,发现经典的肺栓塞“三联征”(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发生率不足20%,若依此识别患者会造成严重漏误诊;作为国际专家决策委员会成员,设计、完成内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研究,提示依风险分层使用低分子肝素实施预防的必要性。
3、创立我国肺栓塞防治技术规范与组织体系,使防治呈现全新局面:主持制订我国首部《肺栓塞诊疗指南》及系列技术规范;主编专著《肺栓塞》;首次将肺栓塞以专章写入本科与研究生国家规划教材;建立覆盖30 个省区市423 家医院的全国肺栓塞防治协作网,推动成果转化与规范诊治,使肺栓塞诊断例数呈10 ~ 30 倍增加,住院病人病死率由25.1%降至8.7%。
二、创立序贯通气新疗法,提出急性肺损伤干预新策略,显著提高呼吸衰竭救治成功率
1、创立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成为治疗规范: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慢阻肺机械通气中“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概念,创立以之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由28%降至6%,住院病死率由16.2%降至2.1%。中文他引居国内呼吸领域论著他引次数首位。《BMJ》称此疗法“代表全新撤机路径”。被中国与加拿大无创通气指南采纳。
2、提出无创机械通气干预急性肺损伤新策略:以RCT发现无创通气可显著降低后期气管插管率及脏器衰竭发生率。《Crit Care Med》发表该研究并配发述评,认为这是“第一项关于急性肺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其结果令人鼓舞”。被《AJRCCM》推荐为美国专科医师培养阅读文献。入选F1000“优异级”论文。
3、提出慢阻肺呼吸功能不全早期干预新策略:发现早期应用无创通气干预慢阻肺急性发作合并呼吸功能不全,可使气管插管率由15.2%降至4.7%,提出无创通气治疗呼吸功能不全的新观念。被列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计委)十年百项推广计划。发现慢阻肺合并抑郁者急性加重风险增加,提出身心医学干预新策略,被澳洲和瑞士慢阻肺指南采纳。
三、揭示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确证中药疗效,为诊疗提供重要依据和新手段
1、系统、精确揭示新甲型流感的临床特征,成为指导全球诊疗的重要依据:基于严格的住院观察,完成新甲流描述医学研究,为认识疾病规律,制订诊疗指南提供重要根据。《NEJM》以Lead Article发表该研究并配发述评。研究的5项结果被WHO专家委员会报告采纳;获评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被《Science》、《Lancet》等广泛引用,居ESI临床医学高被引论文前0.1%。
2、以循证医学方法确证中药汤剂对新甲流有效,获得国际认同:以RCT证实麻杏石甘汤加银翘散组方可显著缩短新甲型流感发热时间,为治疗发掘出有效价廉药物。研究在《Ann Intern Med》发表,被5 个国际权威循证医学数据库收录,标志着中药疗效获国际认同。论文的发表被新华社等媒体认为是“中医药研究走向世界进程中具有标识性的重要事件”。
3、提出SARS疫情中发热患者快速甄别处理原则,建立临床血清学诊断方法:为合理利用有限医疗资源,快速科学甄别发热患者,提出“不是、不像、疑似,拟诊和确诊”五类分诊法及相应处理原则,对临床诊疗发挥重要指导作用;早期揭示SARS急性期抗体变化规律,建立特异诊断方法;发现SARS导致多种免疫损伤和炎症反应失调。
      基于上述工作,他带领团队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08 篇;5 项研究被国际指南采纳,7 项被国家指南采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 部,专著5 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评论新闻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