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CMA-CTS

AAAAI 2009:食物过敏成热点

来源 作者 添加时间 2012/1/17 点击次数 13770

a 2009年3月13-17日,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学会(AAAAI)年会在华盛顿召开。
    b 本次年会举行了375场专题讲座,870位学者登台发言,1100余篇优秀研究摘要参与交流。
    c 年会内容涉及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及诊疗新理念,疾病预防、控制和社会经济学效应等。
    d 本报特邀北京协和医院青曼丽医师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巍医师为您传递大会精彩内容。

    食物过敏专题是今年AAAAI年会上最大的亮点。
    首日大会报告的主题即是食物过敏。来自英国食物研究所的米尔斯(Mills)报告了食物过敏原结构分析的研究进展。德国霍恩海姆大学的比朔夫(Bischoff)报告了黏膜免疫的机制及其在食物过敏产生中的作用。最后,AAAAI新任主席、食物过敏研究权威、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桑普森(Sampson)报告了食物过敏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会议多个专题和大量壁报内容与食物过敏相关,涉及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调查、过敏原检测、诊断研究进展、新治疗方法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社会健康教育等各方面。
    会议基本反映了目前全球关于食物过敏的研究现状:整体水平不高,存在太多未知领域。
    在会议结束当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公布了针对食物过敏的专项资助基金,大力支持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

    异常免疫应答导致发病
    一般情况下,机体对消化道摄入的食物抗原会产生耐受,但在某些情况下,机体在处理抗原时发生异常免疫应答,产生了针对食物抗原的IgE抗体。IgE抗体结合到肥大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IgE受体上,一旦机体再次接触该抗原,抗原就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导致IgE受体交联和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引起喷嚏、流泪、鼻塞、风团、血管性水肿、呼吸道阻塞等症状。
    异常免疫应答的始动机制并不明确。有观点认为,环境污染及目前普遍应用的抗生素和免疫接种对儿童的免疫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变得脆弱而易于产生异常应答。
    更广为接受的学说是“卫生假说(Hygiene Hypothesis)”,即环境变得越来越干净,儿童接触到的微生物越来越少,导致机体针对感染的Th1型免疫应答降低,在接触食物抗原时易发生Th2型免疫应答,出现过敏反应。一个间接证据是很多中国人到美国5~8年之后开始对花粉、食物等过敏,这很可能是因为在相对清洁的环境生活一段时间后,Th1免疫应答降低,失去对Th2型应答的抑制。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母亲在妊娠期间食用花生或接触花生相关产品会增加婴儿日后发生花生过敏的概率。另有调查显示,婴儿皮肤外用花生相关产品会大大提高其口服花生过敏的风险。这些观察结果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过敏原特异性治疗仍是难点
     对食物过敏的诊断较容易,但治疗非常困难。
     目前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回顾、皮肤点刺试验及血清IgE定量。食物刺激试验结果更准确,但风险较高。新近研发的过敏原芯片、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等新方法的效果还需进一步验证。
     食物过敏的治疗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过敏原非特异性治疗
     过敏原非特异性治疗包括抗IgE治疗和中药治疗。本次会议对中医药在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讨论。
    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李秀敏(音译)报告了刚发表在《过敏和临床免疫学杂志》[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9,123(2):297]上的研究结果。她的研究组发现一个由9种中药配成的方剂,对实验性花生过敏性休克具有良好疗效。该研究组早先已发现一个含3种中药的方剂对哮喘具有良好疗效。

    过敏原特异性治疗
     近年来,过敏原特异性治疗研究也很活跃,主要包括口服热变性蛋白、口服免疫治疗(OIT)、舌下含服治疗、基因工程重组蛋白治疗等。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伯克斯(Burks)关于过敏原口服脱敏的专题报告在会议上引起轰动,研究使用小剂量花生抗原口服,逐渐增加剂量,最后实现脱敏。出于对安全性的顾虑,该措施适用的患者有限。

    作者寄语 中国食物过敏研究方向
     在我国人群中,花生过敏并不多见,但其他食物过敏很常见,总体发病率可能不低于欧美国家。而且,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特殊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这可能使食物过敏更加复杂。我国医学界也应尽早重视食物过敏问题。
    比较东西方人食物过敏的异同,深入研究中国人食物过敏发生机制,以及中医药治疗食物过敏将是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研究方向。

    评论新闻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