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CMA-CTS

呼吸病学2008年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 作者 黄克武 代华平 王辰 添加时间 2012/1/17 点击次数 6117

  哮喘易感基因 研究显示染色体17q21片段差异与哮喘发病风险有关。布齐冈(Bouzigon)等检测了372个家庭1511名成员17q21区域3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根据哮喘发病年龄和早年暴露于烟雾环境因素检测其遗传异质性。
    结果表明,11个SNP与哮喘显著相关(P<0.01),其中3个(rs8069176、rs2305480和rs4795400)呈强相关。4个SNP与早发型哮喘(发病年龄≤4岁)相关性极高,而与晚发型哮喘无相关性。在仅早年暴露于烟雾环境者中,有6个SNP与早发型哮喘发生显著相关。暴露于烟雾环境时,相关性最强的SNP(rs8069176)为GG纯合子,风险因子为2.9[《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2008,359(19):1985]。
    甲壳酶样蛋白YKL-40与炎症和组织重构相关。卡罗尔(Carole)等发现哮喘患者血清YKL-40水平升高,升高水平与哮喘严重度、上皮下基底膜厚度和肺功能相关。研究者推测影响YKL-40水平的SNP CHI3L1可能是哮喘、支气管高反应性和肺功能受限的易感基因,循环YKL-40水平升高可作为哮喘生物学标志物[N Engl J Med 2008,358(16):1682]。

    哮喘预测因素 一项为期8.8年、在14国29个中心进行的纵向群体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非过敏性鼻炎和过敏症患者罹患哮喘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52、2.71和1.63,提示鼻炎(即使无过敏表现)是成年起病哮喘的强预测因素[《柳叶刀》(Lancet) 2008,372(9643):1049]。

2008版GOLD更新要点

    2008年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GOLD)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更新。
    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处理方面,GOLD仍强调支气管扩张剂是缓解症状的关键。中重度患者联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与异丙托溴铵可增加FEV1及FEV1%,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能改善患者肺康复时的运动能力。
    单独使用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可减少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与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疗效相当,但接受后一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单独使用噻托溴铵者。
    基于中国22家研究中心参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试验——羧甲司坦治疗COPD临床研究[Lancet 2008,371(9629):2013]的结果,2008年GOLD首次提出,在稳定期COPD治疗过程中使用羧甲司坦能减少未使用ICS患者的AECOPD次数,使以羧甲司坦为代表的祛痰药物在COPD治疗中的地位获重新认识。

哮喘控制与管理

     气道炎症标志物FeNO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尚无定论。2008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收录了20余篇相关临床研究文章,其中一项随机双盲平行组对照研究纳入美国10个中心780例12~20岁、生活于内城的哮喘患者。
    该研究对比了根据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计划(NAEPP)指南治疗或根据FeNO调整治疗的差异。结果显示,在46周疗程中,两组患者平均有哮喘症状天数、哮喘急性加重次数、其他症状、肺功能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FeNO监测组患者接受了更大剂量吸入性皮质类固醇(ICS)。这表明常规哮喘管理方案能很好控制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增加FeNO作为哮喘控制指标会导致使用更大剂量ICS,对控制症状性哮喘并无明显益处 [Lancet 2008,372(9643):1065]。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学

     ICS与β2受体激动剂 将ICS作为早期哮喘常规治疗(START)研究对7241例轻度持续哮喘患者随访5年。结果显示,早期吸入布地奈德可明显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减少额外哮喘用药[《过敏症与临床免疫学杂志》(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8,121(5):1167]。
    贝特曼(Bateman)等对1982年至2007年9月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指出与单用ICS相比,ICS联合沙美特罗可降低哮喘重度急性发作风险,但不影响哮喘相关住院率,也不增加哮喘相关死亡率和插管率[《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2008,149(1):33]。
    口服抗真菌药物 FAST研究纳入58例真菌致敏性严重哮喘(SAFS)患者。患者基线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平均评分为4.13,口服伊曲康唑(200 mg,bid)或安慰剂32周。
    32周后治疗组患者AQLQ评分显著高于安慰剂组(+0.85对-0.01)。鼻炎评分(-0.43对+0.17)、晨间峰流量、血浆总IgE(-51 IU/ml对+30 IU/ml)等指标也提示治疗组患者病情显著改善。
    该研究表明口服抗真菌治疗对SAFS有效,约60%的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改善[《美国呼吸与重症医学杂志》(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9,179(1):11]。
    达克株单抗 布塞(Busse)等在115例中重度持续哮喘患者中研究了达克株单抗(人源化抗活化淋巴细胞CD25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
    ICS依赖患者改用固定剂量醋酸奈德去炎松(TAA)12周,并随机使用达克株单抗(负荷量2 mg/kg,继以1 mg/kg每周2次)或安慰剂,12~20周将TAA渐减量。研究显示达克株单抗组患者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白日哮喘症状减轻、使用短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减少、哮喘无加重时间延长。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但达克株单抗组患者不良反应较重[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8 ,178(10):1002]。

2008版GOLD更新要点

    2008年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GOLD)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更新。
    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处理方面,GOLD仍强调支气管扩张剂是缓解症状的关键。中重度患者联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与异丙托溴铵可增加FEV1及FEV1%,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能改善患者肺康复时的运动能力。
    单独使用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可减少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与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疗效相当,但接受后一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单独使用噻托溴铵者。
    基于中国22家研究中心参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试验——羧甲司坦治疗COPD临床研究[Lancet 2008,371(9629):2013]的结果,2008年GOLD首次提出,在稳定期COPD治疗过程中使用羧甲司坦能减少未使用ICS患者的AECOPD次数,使以羧甲司坦为代表的祛痰药物在COPD治疗中的地位获重新认识。

    噻托嗅铵对COPD维持治疗有重要作用
    探索噻托溴铵对肺功能的潜在长期疗效研究(UPLIFT)是迄今规模最大的COPD临床研究之一。该研究纳入5993例中重度COPD患者,为期4年。
    研究证实,噻托溴铵能显著推迟患者首次急性加重的发生时间,减少每年加重次数,降低急性加重导致患者住院的风险和治疗期间死亡的风险。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显示,噻托溴铵能显著、持续提高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另外,噻托溴铵能显著降低呼吸道和心脏合并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N Engl J Med 2008,359(15):1543]。

    茶碱可增强皮质类固醇抗炎作用
    在2008年欧洲呼吸学会(ERS)年会上,西班牙科西奥(Cosio)报告了茶碱改善COPD症状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对36例因AECOPD住院的患者随机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或不加缓释茶碱(100 mg bid)。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检测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总抗氧化能力(TAS)、血清和痰液炎症因子、血单核细胞与痰液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KB)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
    结果显示,茶碱组患者在稳定期内白介素(IL)-8 和IL-6水平进一步下降,痰液巨噬细胞HDAC活化显著。
    该研究提示茶碱可通过增加肺HDAC活性,增强皮质类固醇抗炎作用。

    抑郁可增加AECOPD风险
    一项由中国和加拿大合作完成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探索了抑郁与AECOPD的关系。研究对491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访12个月,使用焦虑抑郁量表来评估患者在病情急性加重期的心理状态。
    结果显示,抑郁状态不仅增加了AECOPD风险,也与AECOPD严重程度及住院事件的发生相关[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8,178(9):913]。

    评论新闻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